

2021年9月29日,东莞农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浩广配资,成为全国第13家上市农商银行,也是H股上市的第4家农商银行。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东莞农商行净利润50.55亿元,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00%、13.64%,保持国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水平,显著高于目前香港上市的中国区域性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及平均权益回报率算术平均水平。
在经营层面遥遥领先的同时,该行的资产质量更是值得称赞,2021年第一季度时不良率仅为0.79%,远低于行业均值的1.92%。
在英国《银行家》期刊公布的“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东莞农商银行位居第261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东莞农商银行位居第43位,全国农商银行第6位;主体信用等级自2017年10月至今被中诚信国际评定AAA级,达到了国内主体的最高评级。
彼时的东莞农商行可谓是全国中小银行的标杆,在上市后的次年,该行的各项数据也达到了顶峰,据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营收112.07亿元,同比增长2.11%,净利润达到60.83亿元,同比增长6.66%。
当时任董事长王耀球功成身退后,东莞农商行也在繁华过后,开启了连年的大败退,经营业绩逐年下滑。
翻开东莞农商行2025年的半年报,不禁让人唏嘘,昔日光环无限的农商行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竟交出这样一份不尽如人意的答卷。
截至今年上半年,东莞农商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滑,营业收入实现55.01亿元,净利润实现26.2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02%,22.22%。

此外,在资产质量方面同样令人揪心,数据显示,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3.0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3.23亿元,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年末上升0.03%,拨备覆盖率更是由2022年末的373.83%一路降至上半年的190.56%。
而近三年拨备覆盖率与的净利润同时大幅下降也说明东莞农商行虽然依靠拨备进行了利润调节浩广配资,但依然无法掩盖其颓势。
近年来,受LPR持续下行叠加贷款重定价、政策引导金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东莞农商行的净利差不断收窄至1.16%,这也成为制约该行向上前进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将数据拆解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仅为2.87%,横向对比的话与头部农商行的常熟银行4.42%相差1.55%,更是已上市的农商行中唯一一家跌破3%的。

与此同时,负债成本居高不下,2025年上半年计息负债成本率达1.71%,导致净利差收窄至1.16%,显著制约了利息净收入的增长空间。
这一差距主要源于资产配置的结构性问题,贷款组合中低收益的政策性贷款和普惠金融贷款占比过高,而高收益的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不足;投资端则以低风险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为主,缺乏收益较高的信用债等品种。
资产质量的问题更是成为东莞农商行的心头大患,前文提到,上市前夕该行的不良率仅为0.79%,仅用时四年的时间,不良率便一路攀升至1.87%,逾期贷款更是从2021年末的31.61亿翻了三倍至94.76亿。

通过财报中历年财报的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例如在2024年半年报中,该行酒店及餐饮业的贷款余额为32.26亿元,不良金额为7.37亿元,不良率高达22.83%,但2025年半年报中,该行业的贷款余额降至26.29亿元,不良率则为0.04%。
20205年半年报中,该行表示,报告期内化解不良贷款人民币19.82亿元,而同期该行的净利润为26.28亿元。

虽然近年来东莞农商行不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但依旧无法遏制不良率不断上升的态势,今年上半年,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2.81%,较上年末增加52BP,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率已高达9.24%。
虽然得益于近两年的处置状况,公司贷款不良率已由上年末的1.81%降至上半年的1.59%,但这种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处境依旧不得不令人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的状况,东莞农商行也在不断压缩营业支出,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莞农商银行营业费用19.02亿元,同比降幅7.59%。该行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制定各项费用压降措施,成本管控有成效。”
其中,作为营业费用的最大组成部分,员工费用为13.01亿元,降幅10.73%。其中,工资、奖金及津贴9.17亿元,降幅12.9%;养老金和其他社会福利3.05亿元,降幅5.15%。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农商银行关键管理人员虽然在薪金及酬金方面也同样出现了下滑,来自酌情奖金的数额却涨幅达45%。

2025年上半年,东莞农商银行关键管理人员薪酬1134.6万元,同比上年的1011万元涨超12%。其中,薪金及酬金由683.2万元减少至673.6万元;酌情奖金由233万元增加至338.9万元。财报称,“本集团按规定实施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延期支付的薪酬暂未发放至个人。”
仅仅数年时间,东莞农商行便成行业先驱沦落至行业先例的窘境,昔日激进的经营策略非但没有帮助其脱颖而出,反而使其深陷泥潭。
从该行不断升高的存贷比也不难看出,近年来,东莞农商行越来越依赖存贷业务,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当越来越的人成为资金的揽客,风险自然就会顺势成为那颗隐藏的地雷。
东莞农商行的兴衰轨迹,与东莞市的经济转型阵痛形成了深刻的镜像。作为制造业重镇,东莞近年来面临全球经济放缓、产业链重构和内部升级的压力,传统制造业和外贸企业经营承压,直接波及银行资产质量。
东莞农商行从上市初的辉煌跌入今日的困境,正是区域经济周期与银行战略失误交织的结果:过度依赖存贷业务、缺乏创新勇气、风控滞后,导致在利率下行和风险暴露中节节败退。
未来,若东莞农商行能痛定思痛,紧扣东莞市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拥抱数字化转型,定能在区域经济复苏中重获生机。
同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