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一群大学生,带着纸杯、蜡烛、气球,走进六安市叶集区社区活动室端盛康优配,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物理课。简单的道具,变成了“魔法工具”,让孩子们瞪大眼睛,惊呼连连。这堂课不光好玩,还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生们组成的“千方爱心学校”支教团队,精心设计了趣味实验。他们想让孩子们觉得科学不枯燥,而是像游戏一样有趣。活动室里,孩子们围坐一圈,个个迫不及待想上手试试。
实验开始了,第一个环节叫“光影魔法”。支教队员让孩子们拿蒙了薄纸的纸杯,对着点燃的蜡烛看。孩子们发现,蜡烛的影子在纸杯上竟然是倒过来的!他们兴奋地喊:“这怎么回事?”队员耐心地教他们移动纸杯,影子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原来,光是直着走的,纸杯就像个简易投影仪,把光影的秘密展现出来。
安全可是头等大事。支教团队的后勤组检查了每根蜡烛的位置端盛康优配,确保不会出意外。组长余庆涛在现场来回跑,反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孩子们玩得开心,大人们也放心。
下一个实验更热闹,叫“静电奇缘”。队员拿气球在头发上搓了几下,气球竟然能吸起小纸片!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争着抢着要试试。他们学着队员的样子,使劲搓气球,可有些人怎么也吸不起来纸片。队员笑着解释:“纸片太大了,气球的电不够强。”孩子们换了更小的纸屑,果然成功,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举着吸满纸屑的气球,高兴地说:“这气球像个小吸尘器!”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明白了静电的原理。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能摸到、玩到的乐趣。
支教队员安虹畅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心里特别满足。她说:“看到他们眼里的好奇,我觉得这趟支教值了。”团队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让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未来愿意去探索更多。
这场活动不只是玩。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专业知识带到社区。数据统计,叶集区有超过5000名青少年,科学教育资源却很有限。这样的支教活动,能让孩子们接触到新鲜的知识。
活动室里,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光的传播和静电的原理,还对科学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女孩说:“我以前觉得物理很难,现在觉得像做游戏!”支教队员们听了,觉得所有的准备都值得。
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点燃了端盛康优配,科学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他们心里。未来,这些孩子会不会因为这次实验,爱上科学,甚至成为科学家?这个问题没人知道答案,但支教团队的努力,已经让这个可能性更近了一步。你觉得,科学能不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
同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