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望京的房价变动,真是让不少人心里打鼓。就拿国风北京来说,一套 148 平的三居室,7 月初成交价 867 万,算下来单价还不到 6 万。可就在今年 3 月,同户型的房子还能卖到 1036 万,短短 4 个月牛途网,差了 169 万,这跌幅确实挺让人咋舌的。
说起来,国风北京在望京也算是个不错的次新盘,2006 年建成的,离 14 号线阜通站挺近,旁边还有芳草地国际学校,配套设施说得过去。2023 年的时候,这里的房价一度涨到 8.5 万 / 平,谁能想到现在又回落到 5.86 万了。有人算了笔账,这价格比 2020 年还低,跟 2016 年的 4.5 万比,十年下来也就涨了 30%,要是算上贷款利息,好多业主这十年基本等于白忙活。
业主李先生在保利中央公园的房子,也挺让人唏嘘。185 平的四居室,4 月份挂 1980 万,到 7 月 15 号,1720 万就卖了,三个月降了 260 万。要知道 2024 年的时候,同户型的均价还在 12 万 / 平呢,这么一算,跌幅得有 22.5%,创下了小区 2018 年以来的最低价。
7 月 5 号央行不是降了首套房贷利率嘛,调到 3.35% 了,按说这是个好消息。望京这边的带看量确实涨了 15%,但真成交的也就多了 3%。就像国风北京,7 月上半月有 23 组人去看房,最后就成了 1 套,价格还比 3 月低了 16.3%。
链家的店长说,现在业主报价都挺谨慎,主动留出 5% 的议价空间,有的急着卖的,直接就说 “能谈 100 万”。这一来二去,望京的挂牌房源从去年的 2540 套涨到了 3520 套,多了 38%,看着就知道业主们心里多着急。
千万级的豪宅也不好卖。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望京千万级豪宅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少了 42%。为了能尽快出手,有的业主也是没辙了牛途网,接受首付分期,甚至还同意返租两年。
对于现在的市场,大家看法差别挺大。做金融的王女士觉得这是个抄底的好机会。她算过,买套国风北京 148 平的房子,首付 30% 也就 260 万,按 3.35% 的利率贷 30 年,每个月还 2.5 万,比 2021 年的时候少还将近 1 万。她觉得核心区的房子,长远来看肯定值这个价。
但业主群里就没这么乐观了。有位国风北京的业主吐槽,2020 年 6.2 万 / 平买的,现在 5.86 万卖出去,还得自己贴装修费和税费,真是太亏了。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的报告里说,望京 2000 年以后建的次新盘里,有 31% 的房子已经资不抵债了,尤其是 2021 到 2022 年高价买房的,平均亏了 18%。
专家们的说法也不一样。中原地产的张大伟觉得只是短期调整,望京作为产业和交通枢纽,长期来看价值还是稳的。可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在微博上说,北京非核心区的房价会回到 2015 年的水平,像望京这种之前炒得太厉害的地方肯定跑不了。这条微博下面吵翻了天,有说涨的有说跌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更让人糊涂的是数据。北京市住建委说望京二手房均价 6.8 万 / 平,比去年同期就降了 6.5%;但链家的成交记录里,7 月单价低于 6 万的房子占了 43%。后来才弄明白,住建委的数据包含了新房和优质学区房,链家的是纯二手房交易,统计的范围不一样。
而且降息这事儿,效果也没想象中那么好。按理说能刺激大家买房牛途网,可望京购房者考虑的时间更长了,从去年的 44 天变成了 59 天。中介说,不是大家没钱,是不敢买,就怕今天买了明天又降价。有个买家都要签约了,看到隔壁小区有套更便宜的,当场就要求再降 50 万。
这么一来就成了恶性循环,挂牌的房子越多,价格降得越厉害;价格降得越厉害,买家就越不敢下手。到 7 月中旬,望京二手房要卖出去得花 18 个月,正常情况下 6 个月就差不多了。中介开玩笑说,现在带客户看房都得备着降压药,业主一听说同户型的又降价了,当场就能急得吵起来。
7 月第二周,望京有 12 套房子降价超过 10%,最快成交的那套才用了 3 天,业主直接报了个比市场价低 15% 的一口价。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靠降价换成交。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现在到底该不该入手是个大问题。做 IT 的周先生看了三个月房,他有自己的标准:单价低于 6 万、房龄不超过 15 年、业主没有抵押。他觉得这样能避开不少风险,只是到现在还在等更合适的机会。
其实这次国风北京引发的房价波动,说到底是市场在给过去十年的热度降温。一边是利率下调,一边大家心里没底;一边是核心地段有优势,一边房子又太多。望京房价的每一个变化,都牵着买房人的心。
就像有位业主在朋友圈说的:“房价涨的时候,个个都像专家;跌的时候才发现,谁也说不准市场到底是咋回事。”
望京的房价接下来会怎么样?降息到底能不能让楼市好起来?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妨在评论区聊聊看。
#民生聚光灯#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同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