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士兵阿沙廖夫曾被埋在地洞中整整九年。当他被发现时,尽管他浑身脏得几乎看不出原样宏盈国际,但他所穿的军装却异常崭新、整洁,这让人不禁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他还透露,正是有一个人一直支撑着他,才让他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活下来。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让我们从阿沙廖夫被救出的那一天早晨说起。
迷迷糊糊中,阿沙廖夫听见一阵急促的响动,好像是有人在用铁镐敲打石块,铁镐与石头的撞击声层层叠叠地传入耳中。他一度怀疑自己又听错了,可能是幻听。于是,他翻了个身,试图让自己舒适些,继续沉睡。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声音。阿沙廖夫猛然坐起,迅速抓起旁边的枪,朝着声音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走去。当他隐约看到两个人的影像时,他心中一阵紧张,又带着激动,用力拉响了枪栓,枪口指向那两个人,厉声质问道:“是谁?站住,不许动!”对方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声吓得丢下了火把,慌乱地逃向远方,瞬间消失在黑暗中。
不过很快,阿沙廖夫看到十几个人举着火把走了过来。他再次将枪稳稳地托在手中,对着前方的人群喝道:“站住,是什么人?”
其中一位懂得俄语的人回道:“我们是波兰军人,受命执行任务。”阿沙廖夫依旧警觉,继续要求:“你们派一个人过来出示通行证,其他人留在原地。”
展开剩余78%对方一时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迟疑道:“通行证?什么通行证?”
阿沙廖夫补充道:“沙俄169师军需处签发的通行证。”
听了这话,波兰士兵惊讶万分。那个懂俄语的士兵急忙告诉阿沙廖夫:“沙俄早已灭亡,沙皇一家早被苏维埃处决了。”说完,这些士兵又继续往前走。
阿沙廖夫坚决地喊道:“在收到命令之前宏盈国际,任何人不得再前进一步。”
眼看阿沙廖夫态度坚决,似乎并非开玩笑,一名波兰士兵跑出了昏暗的防空洞,不久后,他带着一个人返回。
那人站在阿沙廖夫面前,清晰地喊道:“我是瓦西里·波伦斯基少校。”
阿沙廖夫听到这个名字后,神情瞬间发生了变化,他立刻放下了枪,站得笔直,向波伦斯基少校行了个军礼,大声说道:“报告少校,值班哨兵阿沙廖夫听从您的命令。”
波伦斯基听到这个名字也愣住了,九年前,他记得有一位名叫阿沙廖夫的士兵曾在他手下服役,当时那名士兵被认为已经阵亡。为了确认,波伦斯基走近了阿沙廖夫,他惊讶地发现阿沙廖夫的头发长得像杂草,胡须蓬乱,早已无法辨认出他曾经英俊的模样。更让人奇怪的是,尽管阿沙廖夫满身尘土,衣服却依旧崭新,完好如初。
波伦斯基握住了阿沙廖夫肮脏的双手,感慨万分。接着,阿沙廖夫开始讲述他那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那个时候,俄国军队被誉为“欧洲的宪兵”,曾在许多战场上取得过辉煌的胜利。在远东,他们打败了清朝军队;在西亚,他们击败了土耳其;在北欧,他们也曾战胜瑞典。沙俄与当时的英国、法国、奥匈帝国等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到了沙俄的末期,官员腐败、军事独裁、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等问题频发,民间的反战情绪愈加高涨。尽管沙皇一度将军队人数从140万扩充至1500万人,但这些士兵装备落后、士气低迷,根本无法与敌人抗衡。
1915年,德军进攻布列斯特,驻扎在此的俄军169师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眼看布列斯特即将沦陷,俄军高层命令部队迅速转移物资,确保敌军无法得到这些资源。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阿沙廖夫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守卫军需库的任务。
然而,阿沙廖夫不幸遭遇了意外。在那一天,他正值防空洞最深处值守,忽然传来几声巨响,紧接着,猛烈的冲击波将他击昏,碎石纷飞。等他再次醒来时,四周一片漆黑,他摸索着点燃蜡烛,发现洞口已经被岩石完全封死。他慌忙回到物资堆积的地方,幸运地发现有足够的食物,如压缩饼干、罐头、炒面等,足够他度过接下来的日子。
然而,虽然食物充足,阿沙廖夫缺少水源。他只能在洞中找寻,最终在一个排气孔旁发现水滴缓慢落下,便急忙挖了个小池子,解决了饮水问题。
阿沙廖夫曾试图通过挖掘一条通道逃生,但岩壁厚重,进展毫无希望。他最终放弃了自救的计划。为了保持体力,他每天照着军营的作息出操,并大声朗读未婚妻娜塔莎写给他的信件,这封信成为他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每周,他都会换上一套新军装,四套军装用绳子捆扎起来,用来记录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阿沙廖夫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考虑自杀。但每当他想起娜塔莎,他就重新鼓起了生存的勇气,誓言一定要走出山洞,迎娶她。
阿沙廖夫的故事传遍了街头巷尾。波兰军队希望他加入,但阿沙廖夫拒绝了。他心中满是对娜塔莎的思念,尽管自己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他还是决定返回苏联,回到家乡见亲人。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阿沙廖夫回到家乡后宏盈国际,他发现那位曾经支撑他活下去的未婚妻娜塔莎已经另嫁他人,并育有两个孩子。尽管如此,阿沙廖夫依旧感激那段艰难岁月,是娜塔莎的信件,支撑了他度过了九年的漫长岁月。
发布于:天津市同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